~ 公怖欄 ~

本部落格文章已停止更新,大部分的文章皆已轉移轉移至
電子製造,工作狂人(ResearchMFG)新站。
此網站將不再回答任何訪客留言~

2008年7月30日 星期三

[電腦] DVD話說從頭


第一節 DVD的光碟結構
光存貯的原理就是用鐳射在介質上燒出有規律的小坑,形成光碟軌道,類似“蚊香圈”結構。如果將光碟比作農田的話,阡陌交錯,行列縱橫,那麽一個蘿蔔一個坑,蘿蔔代表1,在同一列中,沒有蘿蔔的地方代表0,一列蘿蔔叫溝(Groove),列與列之間的田埂叫岸(Land)。DVD所使用的鐳射波長比CD要短,前者是635/650nm,後者是780nm。波長縮短,在光碟上形成的光斑也就隨之縮小,密度增加,每張DVD的容量從CD盤的680M提高到了4.7G。
DVD成品光碟的外型與CD一樣,直徑都是12cm(5.25英寸),厚度都是1.2mm,這是爲了使人們更習慣於它的大小,並使得模具生産廠家不至於更換全部的生產線,當然更重要的目的是使DVD機同時能相容原來的CD碟片。而實際上,DVD的工藝已經比CD要精細很多了,每片DVD的資料盤只有0.6mm的厚度。爲了達到標準的1.2mm厚度,DVD盤都是“兩片東西粘在一起”形成的。如果你細心地看一看DVD的側面,就會清楚地看到這一點,再拿張CD來對比,就明白了它們的不同。廉價廠家的DVD盤,在側面還會看到有膠痕。

第二節 DVD的種類
順著上面的話題,很容易就聊到那個常被新手問到的問題,什麽是DVD5和DVD9?它們有什麽區別?
前文提到,每片DVD盤基只有0.6mm厚,基本存貯容量爲4.7G,通過不同的組合,便産生出了不同的DVD規格。

  • DVD5:如果在0.6mm的DVD盤背上再加一層0.6mm的透明保護層,那麽這種單面單層的DVD便是DVD5,簡稱D5,它具有標準的DVD容量4.7G,一般爲銀白色盤面。D5的碟片容易保存,如果將資料內容層比作躺在床上的人,那麽他不但蓋著一床“被子”,同時還鋪了一床“褥子”。
  • DVD10:如果將兩張DVD盤基“背靠背”地粘在一起,便成了雙面單層的DVD10,它的容量是4.7G的兩倍,有9.4G之多。但是想用另外一面,必須退出盤倉來翻面。而且因爲兩面都有內容,所以無法印刷詳細和印美的圖案,只能在內圈小縫上寫一點小小的字迹。這些缺陷導致了它無法被廣泛應用。雖然“被窩”裏出現了兩個人,但因爲“背靠背”的關係,保存度還算適中。
  • DVD9:如果將兩張DVD盤基“面靠背”地粘在一起,便形成了單面雙層的DVD9,簡稱D9。第一層很容易讀到,資料寫在透明的盤基上,和D5一樣,但第二層就需要鐳射頭重新聚焦,透過第一層的片基,利用特殊的反射層,去“看到”下面一層的內容。這樣的好處是讀第二層不必翻面,壞處是因爲由反射層來間接讀取,有些地方只得損失掉,不可能完全讀取第二層,所以利用率下降,使得DVD9的容量無法達到4.7G的兩倍9.4G,而最多只能有8.5G。因爲需要重新聚焦,所以“並不是所有的DVD機都能讀取D9光碟”,一些老式機器沒有這個功能。其實D9與D5的標準幾乎在同時(1996年左右)被制定,但八大影業一直用D5發佈電影,直到1999年後才開始廣泛採用D9。因爲它的特殊反射層結構,所以大部分工藝做出的的D9光碟,盤面看上去泛出金黃色。要注意,D9的“被窩”中,最下面的那位直接背對著“床板”而沒有鋪“褥子”,所以需要像保護正面一樣,細心保護背面(即印有圖案的那面)。
  • DVD18:這是一個奇怪的標準,雖然被稱爲雙面雙層,而且容量恰好是DVD9的兩倍即17G,需要翻面,似乎它與D9的關係就好象D10與D5一樣,是兩張D9背靠背粘貼而成。個人猜想,實際情況並非如此,否則D18的厚度應該有2.4mm了。D18應該只是利用了D9的原理,但兩片粘貼的盤絕不是簡單的D9,它由特殊的工藝製成,可以說是只有0.6mm的超薄D9。所以許多DVD加工廠商聲稱能能做D5、D10、D9、但鮮少有提及D18者。而且因爲與D10一樣的原因,它也始終沒有被八大影業廣泛採用爲電影載體,只能說是DVD技術的一種延伸。

小結一下,我們至少需要知道三點推論——

  • 第一點:DVD是由兩片東東黏在一起形成的,不同的組合出現不同的標準。D9的容量比D5的兩倍要少將近1G,所以理論上來說,雙張D5會比單張D9放更多的東西。但D9的價格比D5高出一倍以上不止。
  • 第二點:D9的特殊反射層結構以及鐳射頭重新聚焦的原理,使得它不用翻面就可以讀到另一層,爲未來大容量光貯産品提供了思路。D9只有兩層,現在實驗室技術已經推出了數十層反射,容量上百G的光碟實驗品。
  • 第三點:由於D9的特殊結構,它需要小心的保護,因爲它的背面很脆弱。如果有廠商給你的D9盤面是銀色而不是金黃色的話,你要小心了,有可能是用D5冒充的。

第三節 容量是個啥東東

D5盤標稱爲4.7G,但是電腦界與家電界對1K的定義不同。家電界的1K=1000,電腦界1K=2的10次方=1024,1M=1024K,1G=1024M,所以DVD在電腦上的標稱容量是4.38G。把它還原一下,4.38×1024×1024×1024=4702989189.12,也就是4.7G。D9的8.5G也是如此,相當於電腦上的7.9G,7.9×1024×1024×1024=8482560409.6,約等於家電界的8.5G。

還有一個比較容易混淆的概念在這裏也順便提一下,後面會遇到,就是每秒的資料流程量BPS,電腦界資料一般都以bytes(位元組)爲單位,1byte=8bits(二進位位元),但在說到bps時(bits per second)卻用了bits爲單位,除以8才是平時說慣的了位元組單位。比如56k的MODEM,是指56kbps,每秒的峰值流量只有56/8=7,也就是說它在下載時最大速度不會超過7kbytes/s。

第四節 說到最重要的了——DVD VIDEO的內容

DVD VIDEO的光碟標準,包含了許多功能,除了版權保護措施外,它支援最多達32個字幕通道(channel),8個聲音通道和15個角度通道。當然這些只是通道而已,並不是說一張DVD就需要有32種字幕,它們就好象高速路的車道,一輛都沒有或者只有一輛,甚或32條車道同時都跑著夏利也是可以的,並不是非要跑上不同的車。所以有些DVD盤,你在切換語言時,會發現它裏面有不同種語言字幕,比如兩個中文字幕和一個英文字幕,算起來也是三種字幕了,佔用了三條車道,但只是兩輛夏利和一輛寶馬而已。角度畫面也是如此,大部分電影都不提供角度變化,因爲不同的角度實際上被看作是不同的視頻而已,只是恰巧它們與某組畫面內容有關聯。聲道大同小異,下面會談到兩種不同的標準AC3和DTS。我們現在需要關心的是,這麽多東西都要放在D5或者D9這樣有限的空間當中,如何放得下?

是啊,肯定放不下。如果這些花哨的功能太多,必然會使製作者減少真正的畫面內容空間。電影畫面的空間又是怎樣安排的呢?看下一節——

第五節 DVD的目錄結構

一張DVD VIDEO的光碟包含著Audio_TS和Video_TS兩個目錄,Audio_TS是留給DVD Audio的,在電影盤上它一般都是空的,不在我們討論之列。

在Audio_TS目錄中,會有一堆文件,它們的副檔名有三種,BUP、IFO和VOB,IFO是一些段落(chapter)標記等,BUP有部分IFO的備份,它們佔用極小空間,可忽略不計,真正的影音內容放在VOB文件中。

VOB文件分爲以下三種:

  • 第一部分:VIDEO_TS.VOB
  • 第二部分:VTS_01_0.VOB, VTS_01_1.VOB,一直到VTS_01_N.VOB
  • 第三部分:VTS_02_1.VOB一直到VTS_N_1.VOB

第一部分一般是版權聲明。

第二部分的第一個以0結束的文件是DVD的功能表片頭(menu)動畫,從VTS_01_1.VOB這個文件開始才是真正的電影內容,這個文件被稱爲文件1。因爲技術上的歷史原因,DVD製作時的最大文件只支援到1G,所以一部電影內容會被分成若干個0.99G的文件,依次從文件1開始命名,一直到VTS_01_N.VOB的文件N結束。

第三部分放的是拍攝花絮或者 special features,有的還會放些電影預告(previews)。這些長度都有限,不會超過1G而需要用到第二個文件。

由此可見,第二部分從文件1開始的內容越多,則電影正文相關的內容就越多。受光碟空間的限制,即便任何亂七八糟的東東都不放,只放電影正片,一張D5最多也只會有五個這樣的VOB文件,而D9最多會有八個。在後面介紹DVD盤收藏時還會詳細講解這一部分,以便深入瞭解DVD的畫質與壓縮的關係,以及D5與D9的比較。目前先做些準備工作,瞭解一下DVD的畫面壓縮標準MPEG2罷。

第六節 DVD的拿手好戲 —資料壓縮

DVD Video因爲源於八大影業的推動,所以其表現出來的性能都在爲電影服務。它採用了MPEG2標準(ISO/IEC13818)來壓縮畫面,這個標準有如下兩個顯著的參數:
畫面解析度爲720×480,碼率達到1M至10Mbps。
MPEG2比VCD的MPEG1的320×240解析度提高了四倍多,資料量當然也增大了很多,加之音效質量也有所提高,達到了24bit/96kHz的標準,並支援外挂的字幕和聲道,以及多角度欣賞等數碼控制功能,因此在單位時間內播出的資料流程量大增。原來的VCD資料流程量只有150Kbytes/s,大約是1.15Mbps,現在的DVD則最高峰值達到了10Mbps。
之所以說峰值,並給出1至10mbps的範圍,是因爲MPEG2是動態壓縮的,它可以依據不同的畫面變化採用不同的壓縮率。它的壓縮總原則是,儘量用小壓縮率來保證平穩的或者安靜的畫面質量,在動態畫面或者畫面變化劇烈時採用大的壓縮率。這樣會使運動畫面的質量下降,但在每秒30幀的動態畫面下,人眼是有一定的錯覺的,顧不及太多的細節損失。
一部電影下來,畫面變化是很頻繁的,剛才還花前月下,這會兒可能已拳腳相加,所以壓縮率也一直在變化。爲了跟蹤這種變化,引入了碼率(Bit Rate)的概念,即每秒播放出來的二進位數字,是以bps(bits per second)爲單位的。電影的播放時間是固定的,所以每秒通過的資料流程越大,也就是這一時間段碼率越大,間接說明其對原始影片的壓縮率越小,從而達到更接近原始清晰度的效果。

早期的MPEG曾用過固定碼率演算法(CBR),後來在MPEG2中採用了動態碼率(VBR),所以MPEG2實際壓縮率比MPEG1還要高,因爲畫面大了數倍所以顯得更加清晰些。SONY還曾推出過超大碼率(Super Bit),被稱爲超比特壓縮,因介質容量問題,沒能廣泛採用。
現在在數位影像界流行的M-JPEG,可以看作是將無數的JPEG畫面每秒30個畫面地播放而形成的連貫視頻,用這個思路也有助於我們瞭解MPEG2的動態壓縮過程。
我們知道JPEG是靜態圖像壓縮標準,如果用PHTOSHOP存貯一張JPEG圖片,當壓縮率設得很大時,失真率隨之增大,畫面會模糊不清,但文件佔用空間會很小,選到最小壓縮率也就是最好畫質時,畫面幾乎沒有失真,但二者存出的文件體積有可能相差10倍以上。我們可以想象一部90分鐘長的電影(每秒30幅圖像),是由90×60×30=24300幅圖像組成的。如果有劇烈的運動,那麽相鄰畫面便會産生明顯的變化,這時我們可以採用較大的壓縮率,使這一段視頻所占空間變小,對於相對靜止些的畫面,我們採用最小壓縮、最好畫質,這樣便成功騙過了我們的眼睛,到靜止畫面時捕捉到的細節,會告訴大腦畫面剛才也是這麽清晰。這就是爲什麽MPEG2的碼率可以從1M到10M之間變化。這實在是一種既不損失播放質量,又能適當減小體積的好方法,但它只適用於動態畫面。如果靜態畫面的碼率不夠大,失真就會嚴重,因此從側面瞭解一部電影的清晰度,平均碼率是一個很好的參考。
除了動態畫面影響壓縮率外,畫面構圖的複雜程度比如色彩數目與物體大小等同樣影響壓縮結果,藍天綠草的畫面會比舞會場面要節省空間得多,這與JPEG是一致的。如果物體衆多,顔色複雜,爲了保持效果,MPEG2會自動減小壓縮率,所以色彩簡單的動畫片的體積一定比普通電影要小,或者說同樣在體積不足時動畫片會更清楚。因此畫面的複雜程度也是一個參考因素。
小結一下,決定一部DVD電影是否清晰的關鍵,一是被壓縮前片源的清晰程度,二是MPEG2在壓縮時採用了多大的平均碼率,雖然MPEG2在壓縮時都是自動進行,但壓縮前可以人爲進行一些壓縮碼率的宏觀設定。當然,我們希望最大的碼率10Mbps能貫穿始終,那樣畫質會是最清晰無比的。一張D5可以放五十分鐘左右這樣純淨的畫面,但它是不包括聲音資料的,更不用說片頭和花絮了,所以D5的碼率一般在5M左右就算不錯了。

第七節 速度裏面有玄機 — 播放速度

因爲MPEG2的資料流程量大,所以播放速度比MPEG1要求高。因此在制定標準流量速度時,VCD的標準1×(1速)只有150kb/s,而DVD的1×達到了1380KB/s,是VCD的9.2倍。所以,這裏順便就澄清了一個概念,52×的CD-ROM並不比16×的DVD-ROM速度快。16×的DVD-ROM相當於147.2×的CD-ROM,比52×的CD-ROM要快出1.4倍,但因爲DVD-ROM的容量是CD-ROM的近七倍,所以理論上讀完一張4.38G的DVD所需時間只有650M的CD-ROM的2.4倍。但受限於作業系統的池滯等原因,這個數位在讀盤時並不準確,真正能體現精確速度的是刻錄光碟。一張700M的CD-ROM刻錄時最高速40×約爲五分鐘,用4×的DVD刻錄機只需4分鐘。

第八節 聲音不是小事情 — AC3與DTS

說起DVD電影的聲音標準,一般都會提到這兩個名詞:AC3和DTS。老式DVD不提供AC3與DTS的解碼,這個任務由特殊的功放來完成,因此老DVD機放現在的片子可能會沒有聲音。現在電器商店銷售的DVD機上,都會寫著“雙解碼”字樣,指的就是AC3和DTS兩種聲音編碼的解碼。

AC3是DOLBY實驗室推出的傳統音響標準,它是專爲電影院而設計的。過去的電影伴音都錄在膠片的齒孔之間,AC3也不例外。但那一點地方實在不夠用,所以AC3採取了壓縮的演算法。後來先鋒與DOLBY合作,改進了AC3的標準,使其能支援到5.1聲道。AC3的資料流程量(也就是音頻碼率)標準的是384kbps,它還相容兩聲道的身歷聲和單聲道等,AC3兩聲道碼率只有128kbps,這其實就是MP3的聲音資料碼率。最高細節的AC3標準,碼率在448kbps,因其壓縮合理,體積不大,所以被DVD廣泛採用作爲電影音頻的存貯標準。

DTS(Digital Theater Systems)是環球電影公司與DTS公司聯合推出的,它巧妙地回避了用膠片存聲音的問題,改用CD光碟來單獨存放,在播放電影畫面時同步播放聲音,也支援5.1聲道。當然聲音資料也要有一定的壓縮,但畢竟慷慨得多,其碼率分爲全碼率1509kbps 和半碼率754kbps兩種,就算是754K的半碼率,也比AC3的最高標準高出近一倍。這樣使得聲音的失真率更小,更清晰。如果是全碼率的DTS資料,我們簡單算一下,以90分鐘標準電影爲例,它需要1018575也就是1G的資料空間,爲避免過多佔用圖像的空間,所以DTS在D5中採用率不高,就算是D9也只有部分電影使用。

人們對聲音的敏感度相對圖像來說比較差,從醫學上來說,聽覺系統沒有視覺系統那麽複雜,人的大腦有三分之二的功能是用來識別圖像的。如果沒有合適的設備和直接的對比,那麽製作精良的AC3與DTS聽起來其實差異不大。

錄製在DVD影片中的Dolby Digital音效,存在許多可能。它可以是最簡化的單聲道,也可以是衆所周知的5.1聲道,當然也有介於兩者之間的Dolby Digital Stereo、Dolby Digital 4.0、Dolby Digital 5.0……等方式。

在此必須補充一提的,是DVD中的聲音儲存方式,除了Dolby Digital外,也可以是DTS數碼環繞音效、歐洲的MPEG 2、SONY發展的SDDS,或以高音質身歷聲爲訴求的PCM數碼格式等,但目前DVD主要還是利用Dolby Digital來記錄聲音,營造豐富的環繞效果。 下面就是幾種可能在DVD上出現的Dolby Digital格式,讓我們一一解說:

一、Dolby Digital Mono
杜比數碼單聲道音效。
只有單聲道的效果,並不足以構成身歷聲,多半出現在較爲古老的影片中。在影片製作時,會將單聲道的聲音儲存爲AC-3格式,因此當以杜比數碼系統解碼播放時,只有中間聲道發聲。這樣的音質表現,無疑是比較單調乏味的,因爲連基本的立體感都十分欠缺,更遑論環繞效果。

二、Dolby Digital Stereo
杜比數碼雙聲道音效。
將雙聲道的立體訊號儲存爲AC-3格式,因此當以杜比數碼系統解碼播放時,可以從主聲道的左右聲道喇叭發聲。這其實與我們常見的兩聲道系統(一般音響都是如此)有相當程度的趨近,可以建構立體的音場感,只不過Dolby Digital的聲音是經過壓縮處理的,多少對音質有些影響,而CD唱片則未經過壓縮,擁有高音質的潛力。

三、Dolby Digital Surround
杜比數碼環繞音效
利用矩陣編碼的技術,將主聲道、中央聲道與後方的環繞聲道擠壓到兩個聲道中,並以AC-3格式儲存。當以杜比數碼系統解碼播放時,可以聆聽到完整的五聲道,不過環繞聲道爲單聲音效,而非身歷聲。

四、Dolby Digital 4.0
杜比數碼環繞音效4.0。
把獨立的四個聲道,包括主聲道、中央聲道與環繞聲道編碼成AC-3格式儲存至DVD影片中,因此透過杜比數碼系統解碼播放時,可以聽到完整的五聲道。此時環繞聲道爲獨立的單聲道錄音。 乍看之下,Dolby Digital Surround與Dolby Digital 4.0似乎是一樣的,其實不然。嚴格說來,Dolby Digital Surround是利用兩個聲道來儲存資料,中間聲道與環繞聲道都是從這兩個聲道推演、計算出來的;不過Dolby Digital 4.0卻是扎扎實實的使用四個聲道來儲存主聲道、中央聲道與環繞聲道,還是有些不同。

五、Dolby Digital 5.0
杜比數碼環繞音效5.0。
把獨立的五個聲道,包括主聲道、中央聲道與後聲道編碼成AC-3格式儲存到DVD影片中,當透過杜比數碼系統解碼播放時,可以還原完整的五聲道。此時後方的環繞聲道開始走獨立雙聲道路線,提供更精確的定位感與音場包圍感。

六、Dolby Digital 5.1
杜比數碼環繞音效5.1。
除了主聲道、中央聲道與後聲道外,另外加上一個超低音聲道,然後將這個六個聲道編碼成AC-3格式儲存。因此以杜比數碼系統解碼播放時,可以聆聽到五個聲道再加上一個超低音聲道。 由於這個低音聲道只涵蓋低頻範圍,並不是完整的頻率範圍,所以以0.1視之。提醒讀者一點,並不是所有的DVD影片都提供低音聲道音效,因此,如果您的主聲道喇叭的低頻夠沈,其實也可以發揮延伸低頻的效果,不見得非要加上這個超低音不可。
雖然Dolby Digital有多種可能性,也包含多寡不同的輸出聲道,但一般而言,我們都簡單的以Dolby Digital來表示Dolby Digital 5.1,也就是5.1聲道的Dolby Digital或AC-3。至於兩聲道的Dolby Digital 2.0,多半會以2 Channel Dolby Digital來稱呼。

七、PCM
高音質數碼音效。
相較於前述幾種利用AC-3編碼技術來壓縮資料量的作法,DVD也可以利用PCM格式儲存未經壓縮的雙聲道訊號,由於沒有經過任何壓縮損失的處理程式,因此可以獲得最佳的音質表現。 其實這種PCM錄音格式跟CD唱片是一樣的,但由於DVD具有龐大的空間與速度優勢,可以大膽使用更高的取樣率與解析度,因此可以提供遠高於傳統CD的表現。

八、DTS
數碼環繞音效。
同樣屬於5.1聲道的環繞效果,DTS採用與AC-3不同的壓縮技術將環繞音效儲存至DVD。播放時必須採用具有dts解碼能力的系統,才能將隱藏在DVD中的5.1聲道釋放出來。
同樣是5.1聲道,DTS跟Dolby Digital 5.1有何差異?最大的差別,在於兩者使用不同的‘演算法’,也就是使用不同的方式來壓縮5.1個聲道的聲音。Dolby Digital 5.1可以將相同的資料壓得更少,佔用最小的空間。反過來講,由於DTS不刻意追求最強悍的壓縮能力,因此也有機會保存更多的資訊,如果處理得當,確實可以提供很優越的表現。

[電腦]DVD的實際容量是4.7GB嗎?

DVD的實際容量是4.7GB嗎
很多人對DVD的容量常有誤解,一般我們長看到的DVD有標示D5,而空白片上則標示4.7GB,但對電腦上的實際容量則只有4.3GB而已。原因是
光碟片廠商 喜歡用 4.7GB x 10^9 計算 (byte to gigabyte) = 4,700,000,000.電腦儲存單位為二進位 以二的次方來計算. (Mega = 2^20, Giga = 2^30)所以實際DVD光碟片容量為 (4.7 x10^10) / 2^30 = 4.377 Giga Bytes

另外,DVD 的容量及規格如下
單面單層 DVD5 有4.7GB單面雙層 DVD9 有8.5GB雙面單層 DVD10有9.4GB雙面雙層 DVD18有17.0GB
所以D9的8.5G也是如此,相當於電腦上的7.9G,7.9×1024×1024×1024=8482560409.6,約等於十進位的8.5G。

2008年7月29日 星期二

[電腦]解決Microsoft Outlook 2003 無法顯示圖片

不知道是怎麼一回事,最近用Microsoft Outlook 2003收信時,貼上Email裡的圖片突然不能看了,只有圖框但是圖上會出現 [X] 的紅色符號。在網路上查詢了一下,並找到如下的方法,經過驗證確實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只是好像稱不了多久又出現同樣的情形了,看樣子得再做一次,所以把方法寫下來免得自己忘記了。

圖片顯示如下


方法一:
1. 開啟 Microsoft Outlook 2003 並選擇選單上的[說明]-[偵測與修復]。英文版選 [Help]-[Detect and Repair]。
2. 勾選 [放棄自訂設定並還原預設]。英文版勾選 [Discard my customized settings and restore default settings]。
3. 接著按[開始]讓Outlook自己修復。如果當初安裝Outlook時沒留備份程式,那就要拿原光碟片並重新安裝了。英文版按[Start]。
4. 修復完成後,重新啟動Outlook 2003 後會自動重新設定User Profile,個人的經驗,全部設定幾乎和之前一模一樣,沒什麼改變,但圖已經可以顯示了。

方法二:
我還未試過,但先留起來以備不時之需。
1. Exit out of Outlook 2003 on the machine with the issue.
2. Open the registry (Start->Run->type cmd->click Ok)
3. Navigate and open the following registry key HKEY_CURRENT_USER\Software\Microsoft\Office\11.0\Outlook\Security\OutlookSecureTempFolder
4. Within the key…it should say something like %USERPROFILE%\Local Settings\Temporary Internet Files\OLK3D\
5. Highlight and delete %USERPROFILE%\Local Settings\Temporary Internet Files\OLK3D\
6. Close out of the registry and open Outlook 2003!
7. Now the problem shall be fixed and show your picture on email.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

我的網誌清單